高考快讯

教育部曾明确叫停在家上学 具体是怎么回事

近日,原中国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威让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引发热议.据悉,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已明确叫停“在家上学”和“私塾”教育,强调个体不融入社会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教育部曾明确叫停在家上学

1教育部曾明确叫停在家上学是什么情况

近日,“原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

其实,这不是个新鲜概念——早在2016年前后,“国学热”兴起,就有不少家长安排孩子退学转去“私塾”。当时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已有约6000人实践了在家上学,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

此事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据悉,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和“私塾”教育。

而在法律层面,《义务教育法》也明文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同时,“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为什么教育部要叫停在家上学

近日,教育部再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强调个体不融入社会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此举旨在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在家上学”作为一种非传统教育模式,近年来在一些家长中悄然兴起。这种模式下,孩子通常在家接受教育,不与同龄人一起上学,缺乏与社会的直接接触。然而,教育部指出,这种教育模式虽然看似为孩子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但实则剥夺了他们融入社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机会。

教育部强调,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滋养和锻炼。一个人如果不融入社会,就会失去与同龄人共同成长、交流思想的机会,也会丧失学习社会规则、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平台。长此以往,这样的个体在面临社会竞争和挑战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被整个社会所淘汰。

为此,教育部呼吁广大家长要理性看待“在家上学”的利弊,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出发,为他们提供一个既有利于个性发展,又能充分融入社会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的机会。

此外,教育部还表示将加强对“在家上学”现象的监管,防止其成为非法办学和违规教育的温床。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损害学生权益的行为,将依法予以查处。

总之,教育部的这一举措旨在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看待教育问题,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