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试题设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立足学科本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延续近年试题风格,以稳为主、稳中有进,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平稳推进。 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制备多种产品的生物技术。我国利用微生物制造食品的历史已达数千年,勤劳的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生产出了种类繁多、风味独特的发酵食品和酿造调味品,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我国制作酱油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酿造酱油的国家。在发酵制作酱油的过程中,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多种酶,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生物分子分解为风味独特、易于吸收的多种小分子。第37题以米曲霉发酵制作酱油的工艺技术为素材,围绕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和过程,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类型、生长条件以及代谢特征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智慧,彰显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2. 立足理解能力的考查,引导夯实学科基础 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试题信息,去粗取精,把握试题核心本质,是高考能力目标考查的基础。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准确和深入的理解是生物学学习的基石,是能力培养和素养发展的前提。高考生物立足理解能力的考查,检测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的掌握水平,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高考的选拔要求。第1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及DNA的数量变化。 3. 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生物学科特色 自然科学的本质属性使得实验探究能力成为高考生物最具学科特色的考查目标之一,是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生物着力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既满足高校选才的要求,也体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培育目标。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能力表现。 第2题围绕实验试剂的选择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考查试剂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作用。第38题要求给出利用质粒载体上抗生素抗性基因筛选目标菌株的方法,直接指向实验实际操作的考查。对实验探究能力考查的强化,旨在引导生物学教学回归学科本质、加强实验教学,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4. 精心创设情境,考查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是进入高校学习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推动学生个人成长的要素。高考生物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挥高考区分选拔功能的闪光点,有助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精心创设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等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第30题创设种间竞争现象分析和预测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解决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5. 创新试题设计,减弱刷题收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高考生物贯彻落实改革精神,创新试题设计,紧紧围绕学科核心主干,灵活转变考查思路与切入点,使考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减少“机械刷题”收益,引导考生讲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实验相关试题既有经典实验分析又有实验方案设计:第5题要求对研究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分析;第29题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以验证植物在干旱条件进行的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引导考生思考解决新问题,如第30题要求根据所给的种间竞争相关信息判断竞争结果或原因分析,并概括归纳出竞争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中国考试,转载请注明出处。